第一种是 “埋地式硫酸铜参比电极”,像个 “固定岗哨”,专门用来长期监测地下设施。比如小区的地下水管、工厂的输油管道,要查有没有被腐蚀,就会把它埋在管道旁边。它的外壳大多是耐腐蚀的 PVC 或不锈钢,里面装着饱和硫酸铜溶液,顶端有个陶瓷芯 —— 这是关键部件,能让信号稳定传递到地下。为了防止溶液漏出来,底部还会做密封处理。这种电极一旦埋好,能连续工作好几年,不用频繁挖出来维护,很适合需要长期监测的场景,比如城市管网的防腐跟踪。
第二种是 “便携式硫酸铜参比电极”,相当于 “移动检测员”,适合临时抽查或现场检测。比如工地要快速测一下土壤里的腐蚀情况,或者维修人员去现场排查管道问题,拎着它就走。它的设计很轻巧,外壳一般是塑料的,有的还带手提绳,溶液瓶也做了防漏设计,不用担心晃洒。更方便的是,很多便携式的还配了简易显示屏,能直接看基准值,不用额外接复杂仪器。比如检测人员去郊区查输气管道,现场就能用它快速判断管道的腐蚀状态,不用把样本带回实验室,省了不少时间。
第三种是 “长效型硫酸铜参比电极”,可以理解为 “加强版固定岗哨”,适合偏远地区或难维护的场景。比如野外的高压电缆井、偏远油田的输油管道,要是普通埋地电极的溶液用完了,再去补充很麻烦。这种长效电极就做了改进:要么把溶液容量加大,要么设计了可补充溶液的接口,不用挖出来就能加液。有的还会在外壳加一层防晒防腐涂层,在风吹日晒的野外也能用更久。比如西北的风电场,地下电缆的防腐监测用的就是这种,一年只需要检查一两次,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
其实选哪种很简单:长期固定监测就用埋地式,临时现场检测选便携式,偏远难维护的地方就用长效型。不管哪种,核心都是靠饱和硫酸铜溶液提供稳定基准,只是根据使用场景做了细节调整 —— 选对了,既能让检测数据准,又能省不少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