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孤独到极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肯定独来独往无疑,否则如何能“悠然”起来?李太白登黄鹤楼无诗而返,除崔颢诗太好之外,估计与跟随者太多有关,创作灵感不能不受影响
所以,近人朱自清独步荷塘边,佳作构就;今人贾平凹躲进深山里,文思如涌
当然欧阳修《醉翁亭记》是个例外,“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是否开公款吃喝之先河?)但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也是一种孤独,一种难以言状的内心的孤独
小功夫,还牢记我第一次交战灶间时,我还在三岁,其时我一部分在教,家内里的米油盐我够不着,菜也没有,惟有放在台子上的那把干面
缺月疏桐 女儿彦珂,芳龄三岁有半
给她取名的时候是希望她能如玉般冰清玉洁,又不失石的质朴、纯真
女儿一天天长大了,我们眼看着她由一个粉嘟睹的、不会说话的肉蛋蛋一点一点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会说话、会走路
为人父母的那份快乐和喜悦字不必说
但女儿的“倔强”和“顽劣”也是与日俱增,丝毫不亚于她的心疼可爱,真令我们苦笑不得
女儿咿呀学语时,学会的第一个字是“妈妈”,让我深感欣慰,但紧跟着
朋友反问我的想法,我的回答正好相反:“如果找不到相互的爱,我宁愿找一个不爱我但我爱的人,也决不去找一个爱我而我不爱的人结婚
”
此岸到此岸,咱们哔竟是越活越静
静到结果,相互就连融会贯通的凝视都能感触内心日渐不舍的那种蜜意,抑制了一切的傲气和矛头,也不会再为一点小事念念不忘
不管实际结果会以何种办法闭幕,也会让一份柔嫩一直在意,我想咱们相互遵照内心的那份执念,可好?人生实如钟摆,再无自苦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