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后,我迷上了《品德经》,固然没辙滚瓜烂熟,却总能发觉有一股来自个中的力气在感化着我,更神秘的是,历次翻阅都有不一律的体验,往往能设想到很多实物,囊括有年前看过的《素书》
当我从书橱里拿出《素书》再次跟她交谈的功夫,地步就实足不一律了
对于他的创作,我几乎是无权评说,因为我实在是外行
应该说,迄今为止,我是他整个创作历程的见证,从写生写实,到古典派印象派后印象派抽象派,乃至他今天的心象探索
他太排斥物质世界,排斥地理文化,我以为是固执的
虽然固执是天才的个性,但智慧并不与天才对立
尝试各式派别的创作是对的,但以之为终极追求就可疑了
文学也好,音乐也好,绘画也好,最终的确立必定是自己的创造:个性,风格,思想,气质
现代派艺术无疑是形式主义的,它不可能长期处于恒定状态,滑入实质是它的必然
我们如果一味地执著于形式的创新,忽略创作本身,失败是再所难免的
我曾经谈到这一点,文学史的事实是上个世纪初期的现代派出笼和二战过后的回归,五六十年代的再次回潮也没能抵挡八九十年代世界性的接近本质
世界有本质,艺术就有本质,你知道这一点,却因为绘画媒介的特殊性不承认这一点,我理解他的难处,同时也愈加明晰地看见了他的几近偏执的性格
我们都承认艺术是发现,呈现,但又不只是智力活动,身体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不压于灵魂的角色
真实,在很多人眼底,人生跟着年纪的延长,除去日渐老去的劳累,即是一地鹰爪毛儿的烦琐
抱着冰凉的胳膊,和雨一起游荡着
然而,这样的淡然没能持续多久,胃就开始翻腾起来了
于是,准备好暖水袋,然后,蜷缩在被中,将暖水袋紧贴在疼痛作怪的地方,恍惚里,突然忆起多年前,同这如出一辙的景象,怎的,忽然间从心底里探出头来,将无处躲藏的我和此时的风雨一起拉入了回忆里
渐渐发现,记忆,也似此时的风雨,顺着所有可以入侵的地方,逐渐将自己包围,然后,一并淹没开来了
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伯伯伯母们见到我依然是谈论高考之后我的去向,我都退学那么久了,高考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一个远房的表哥于我没在家的时候打了电话过来,并留了他的手机号码,只是号码被姨妈遗失
表哥交代姨妈让我打电话给他,说要共同商讨一下我的未来
一个沾亲的老爷爷有天见到我,他说有几个本家亲戚就要上门来贺生,依稀记得十岁那年,家里好象摆了酒席,几个本家亲房在一起吃饭
如今,又是十年过去了,物非,人亦非
初中的时候看到“年年岁岁花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就想起了许多事情来,那时侯我才多大啊,就知道怀旧了
翻了一下挂历,农历六月廿三生日的那天是阳历7月18日,按理来说,18号我应该在四川,人生地不熟的
记得十八岁生日在一个叫做的廉桥的山村里度过,其实生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嘛